Search

中醫談憂鬱🌙

在臨床上,憂鬱症有許多量表可做為客觀的判斷依據,但憂鬱這種情緒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中醫談憂鬱🌙

在臨床上,憂鬱症有許多量表可做為客觀的判斷依據,但憂鬱這種情緒完全是非常主觀的。

大部分的人對此疾患是缺乏病識感的,畢竟長期的「心情不好」,
很容易歸咎於「天性悲觀」或「單純厭世」。

相較於新聞上常見的「重度憂鬱症(major depression)」,
其實另一種憂鬱更常見於一般大眾,叫做「輕鬱症(dysthymia)」。

輕鬱症的表現有,
大部分時候都感覺心情憂鬱並且至少「持續兩年」,
可能伴隨其他症狀,像是食欲改變(厭食或暴飲暴食),
睡眠習慣改變(失眠或嗜睡),
提不起精神、對所有事都失去興趣、無緣無故想哭,
自我價值感低落、對人群恐懼、無法專注、記憶力下降、心神不寧等等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,因憂鬱而來求診中醫的人不少,而中醫針對憂鬱的治療藥物也非常多。

中醫看情志疾患,雖然牽涉許多臟腑,但主要可歸因於「肝氣鬱滯」和「心神失養」這方面。

中醫講的「肝」不單單只是器官「肝(liver)」,而是一整個「肝系統」,
這個肝系統除了肝臟原有的功能之外,還包含了「情緒」、「內分泌」、「自律神經」等等功能。

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擅長治療複雜的內科疾病,因為中醫觀點看的是一整個系統,而非單一器官。

而「心神」這個抽象的詞,代表「心系統」中所包含的「精神、意志、思緒」等等,有些人則將其簡化成「腦神經活動」。

⚠️但必須要特別說明的是⚠️
很多時候用西醫的語言做解釋(或類比)是為了讓大家能簡單領會,
但中醫跟西醫的觀念「絕對不是」一對一能直接轉換無誤差的,
可惜的是在台灣中醫基礎教育幾乎等於零,所以大家對中醫的專有名詞相當地陌生,在解釋病情上也會比較有阻礙。

回到主題,治療憂鬱(部分人會與躁鬱交替發生),中醫最常使用到「疏肝解鬱」、「寧心安神」、或「重鎮安神」的藥物。
像是柴胡、香附、鬱金、百合、合歡皮、夜交藤、酸棗仁、遠志、浮小麥、柏子仁、大棗、甘草、龍骨、牡蠣、珍珠粉等等。

情緒極度抑鬱低潮時,可搭配補陽氣的藥物使用,像是巴戟天、肉蓯蓉、仙靈脾等。

憂鬱不全然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疾病,很多時候是生理上的問題直接影響而成。
但難解難纏之憂鬱,大都是心理和生理上的毛病交互影響造成,
這也是為什麼「單純靠藥物」或者「單純諮商」都很難讓其完全痊癒,
尤其是患有情志疾病的人對醫囑的服從性也比其他疾病的患者差,大幅降低藥物的有效性。

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憂鬱已經嚴重影響到睡眠、食欲、人際關係、親子關係、工作績效、自我認同等。
不要猶豫或害羞,請立刻詢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。

🌷🌷以下幾點也許能幫助你遠離憂鬱:

✅適度的運動,多拉筋伸展,放鬆緊繃的身體

✅走出戶外,遠離人群,接觸大自然,多曬太陽

✅維持規律的作息

✅多多泡澡泡溫泉,舒展身心

✅接受低潮來臨的時刻,不要過度責怪自己

✅多跟親友聊聊,或找專業心理諮商師

✅詢求中西醫專業治療

✅禪修靜坐或許也有幫助

✅可常飲用洋甘菊茶、玫瑰花茶、薰衣草茶,或透過精油芳香療法的幫忙

✅中藥常用甘麥大棗湯、小柴胡湯、加味逍遙散、酸棗仁湯、歸脾湯、四逆散、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。(需經過辨證後再使用較好)

✅穴道可常按三陰交穴、神門穴、內關穴、百會穴、太衝穴

憂鬱跟天氣變化一樣,來得很快去得也快,用輕鬆的態度面對會比較健康喔🌷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醫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母嬰月子醫學會講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醫師
View all posts